"态度决定所有。”这是卡耐基的名言。
在拼爹拼妈的年代,最后拼的就是爹妈的生活态度。
你传达给孩子哪种生活态度,你的孩子以后就会收成哪种生活高度和深度。
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态度
决定孩子成长的方向
莫言说:
为何农村的爸爸妈妈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儿女?
由于教育非常大程度上,是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与价值感,而不是他们有多高的认知水平。
再好的教育办法和技术,在好的态度面前,都不那样给力。
由于态度与行动是连动的,父母有哪些态度,就会对孩子有哪些作为。
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有一个好的态度,才会互相珍惜,才不会彼此伤害。
举例,孩子放学回家不想写作业。一位母亲的态度是如此的:
母亲下班一回家就勒令孩子写。
过了一会儿,母亲在厨房责问孩子作业写了没。
起初孩子说等等,问多了,就懒得答了,装没听见,继续玩。
母亲于是气急败坏跑出来呵斥:立刻把作业给我做了!
孩子说:不,我还没有玩够。
母亲彻底激怒:对你说,目前不赶快把作业做了,看我如何整理你!
然后咆哮而去。
半小时后,孩子所有照旧。
另一个孩子,放学回家也不想写作业。母亲的态度是如此的:
回家后,这位母亲没让孩子立刻写作业,而是允许他先玩20分钟。
10分钟过去,母亲提醒孩子:再玩10分钟,就该写作业了。
10分钟后,母亲看到孩子还在玩,于是需要停止行动。
孩子央求说:母亲等等,我把玩具组装完就好。
母亲赞同了。
等孩子完成,她牵着孩子到书桌前,征求他计划先完成哪门学科的作业,孩子作了选择。
先看第一个家庭。假如第一个母亲继续用这种态度对孩子,孩子将来会怎么样?
孩子仍会玩,而且孩子还会想方法,甚至用谎言逃过母亲的训斥。
再大一点,他不再害怕母亲的训斥,就或许会用语言或过激的行为进行反击……
成家后,他会如何对待我们的爱人和孩子?他一个人的存活状况和幸福感会是怎么样?
不说,你也能猜出来。
再看第二个家庭:
虽然孩子可能在短期内还不可以培养写作业的主动性,
但这位母亲的态度早晚会让孩子培养自觉的习惯。
由于,在这种态度里,有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,有空闲管理上的引导,有责任意识的培养……
正确的态度,延伸出正确的办法,从而获得正确行动效应。
这,就是态度的力量。
爸爸妈妈对问题的态度
决定孩子处置问题的方法
那天在校门等孩子,正值放学,不时有孩子来借门卫室大爷的充气筒。
孩子们礼貌地表达谢意,大爷非常是欣慰。
一对母子推着自行车来,母亲指指充气筒,示意儿子去拿。
孩子拿了充气筒就跑,大爷拦住他问:“干什么?”
“打气。”孩子不屑地说。
“哪个答应你拿的?”孩子红着脸看他妈。
他妈脸上露出恼怒的神色:“用用都不可以?小气!”
“小气如何啦?你不问自拿就是偷……”
那位母亲一脸的尴尬,吐了一口大唾沫,离去。
《孟子》有云: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
与人交往,敬人是重点,父母都办不到,孩子又从何做起?
平常朋友聚一块,聊起自己家里孩子难管教,于是相互取经。
有一次,朋友说起他的教育历程,我深受启发。
他爸爸妈妈都是农民,没什么文化,由于忙劳作,更无从对他加以管教,但做人的道理朋友从小都熟悉在心。
譬如见了长辈要问好,吃饭要有吃相,人有困难得帮,不义之财不可取……
总之,所有生活琐碎,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都给了他是非标准,虽然他们不懂这就叫耳染目濡、润物无声。
特别,他说起八岁那年炒土豆丝。
由于首次做,盐放多了,水加多了,像煮了一盘咸不拉叽的浆糊。
爸爸妈妈吃后却赞不绝口,不停往嘴里送……
这事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惊,他决心将来要出人头地,如此才能对得起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惜。
没什么嘶吼谩骂、拳打脚踢,也没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,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就如此在影响和引导着孩子。
爸爸妈妈之间相处的态度
决定孩子为人处事的方法
在家庭中,夫妻关系、婆媳关系、兄弟姐妹关系……一系列关系的处置,与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关系。
爸爸妈妈尊重、孝顺老人,对待兄弟姐妹宽容和帮助,夫妻之间理解和信赖。
在这种基础上,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、温暖的家庭幸福,形成热情、开朗的性格特点,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赖。
孩子来到人世间,第一浸润的就是爸爸妈妈的气息。
与爸爸妈妈相处时,假如爸爸妈妈之间恩爱有加、和谐共融,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也会打造起健康的夫妻之道。
出现矛盾时,假如爸爸妈妈能本着耐心的方法去处置,那样孩子日后在遇见问题时,也会持有一颗耐心,尝试与别人交流,而不是发脾气、摆臭脸或者打冷战。
假如爸爸妈妈能全心全意尽到我们的责任,任何事一同配合,那样孩子日后就极大概成为一个处事刚柔并济、了解拿捏分寸的人。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
十八岁之前生活的土壤,真真实实地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走向。
当你拼命奔波,想给孩子更高的起点,想帮孩子插上可以远飞的翅膀时,请先努力打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,帮孩子培养好的个性,这才是爸爸妈妈能给予孩子的最好帮助、最大财富。